《先問,為什麼?》讀書心得

《先問,為什麼?》這本書是我在上班途中,聽到瓦基Podcast推薦的,聽到書中探討行為動機、企業建立與創業領導的概念後,我立刻被吸引住了。後來查詢了作者才發現,這本書的作者正是我在IG上常常看到並欣賞的賽門‧西奈克(Simon O. Sinek),特別喜歡他的演講風格。

賽門‧西奈克Simon Sinek《為什麼》系列

 

書中提到的「黃金圈理論」,源自作者親身經歷的低谷時刻。創業三年後,西奈克走到人生的谷底,想要重新找回自我,但身邊聽到的評價無非是「你做的每一件事都錯了!!」,令他痛苦不已。但因緣際會下,朋友與討論他的行銷理論「黃金圈」,開啟他對大腦運作機制的興趣,並發現人類行為的生物學原理與黃金圈理論幾乎完全一致。於是他開始用自身進行所謂的「芹菜測試」,不斷探索並驗證這一理論。

這本書並不是要教讀者「做什麼」或「如何去做」,而是引導我們去尋找行動背後的根源——內心最深層的動機。西奈克認為,我們的行為模式受到大腦運作的主觀影響,特別是「緣腦」部分(包括杏仁核、海馬迴和下視丘等情緒和記憶中樞)。這些部位負責情感和決策,但不負責語言,這讓我們難以精確地表達自己的感受,因而也增加了溝通的挑戰。這一點對我很有啟發:我們常在腦中以畫面的方式思考,而非語言;若要與他人溝通,唯有先掌握畫面中的核心重點,才能清楚地傳達想法。

「黃金圈理論」讓我們明白,擁有明確的使命與信念至關重要。我們應該運用自身已掌握的技能,知曉如何達成目標,並隨時貫徹自己的信念。這些步驟之間的先後順序決定了結果的差異,並且在現實生活中,會不斷地遇到「芹菜測試」,這也有助於淬鍊自身信念,讓我們走得更穩健。

有價值的溝通從「為什麼」的黃金圈開始| 黃金圈法則| 領導力| 大紀元

書中舉了許多企業實例,例如我們為什麼那麼信任迪士尼、偏愛蘋果產品、或喜歡星巴克。這些企業之所以能保持領導地位,是因為它們清楚自己的使命與信念,並將之貫徹在產品和服務中。相對地,書中也提到了貪婪、價格戰、促銷方案等反面案例,提醒我們什麼是真正的成功要素。

讀完本書,讓我想起哥哥曾告訴我的一句話:遇到問題時,記得回頭想想事情的本質是什麼?初衷是甚麼?這本書幫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「為什麼」的重要性。

照片來源:博客來、大紀元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小小書僮 的頭像
    小小書僮

    水豚夫妻愛喝水

    小小書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